正大期货官网

客服电话

金融期货

微软Q4业绩会实录:在投资回报率、增长率方面信

来源:香港正大期货    作者:admin    
       微软(513.24, 0.67, 0.13%)今天发布了该公司的2025财年第四财季及全年财报:营收为764.41亿美元,同比增长18%,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7%;净利润为272.33亿美元,同比增长24%,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22%(注:微软财年与自然年不同步)。
 
  详见:微软第四财季营收764.41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24%
  财报发布后,微软CEO萨提亚·纳德拉(Satya Nadella)、执行副总裁兼CFO艾米·胡德(Amy Hood)等公司高管出席了随后举行的财报电话会议,解读财报要点,并回答分析师提问。
 
  以下是电话会议实录:
 
  摩根士丹利(144.94, 1.38, 0.96%)分析师Keith Weiss:公司头部应用的使用情况如何?
 
  萨提亚·纳德拉:工作负载方面的成果对我们而言极具价值,我们可以从中学习,进而开发产品和平台。而且,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说,随着时间推移,这些成果会实现融合。事实上,艾米和我所追踪的不仅包括头部应用的使用情况,还有各类二级应用的开发情况,这在某种程度上恰好能回答你的问题。只要我们有头部应用来塑造平台,之后就会出现扩散效应,而这两种情况目前都在我们的观察范围内,所以我对未来的深入发展和持续推进充满信心。
 
  伯恩斯坦分析师Mark Moerdler:投资者都非常高兴公司能够超越上个季度的业绩。生成式人工智能革命如今已经开始两年多的时间了,其采用率仍处于初期阶段且在不断上升。管理层认为软件公司将通过何种最佳方式实现人工智能在SaaS(软件即服务)领域的商业变现?
 
  管理层是否认为,像微软365 Copilot或Dynamics CRM Copilot客户关系管理这类横向的、更为适用于通用场景下的应用,与那些针对性极强的应用相比,在商业化变现方面存在差异?此外,从长期来看,应该如何看待SaaS人工智能业务的利润率走向?
 
  萨提亚·纳德拉:如果不局限于SaaS这一个类别来看的话,就像从服务器到云的转型本质上是服务器使用量的扩大一样,云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这样。过去我们要做大量服务器相关的工作,但问题是,部署服务器、搭建架构、进行扩容需要专业知识、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,这些都是难题,所以当时的市场规模也就那么大。而有了云之后,你可以灵活地按需购买服务,能快速扩容也能及时缩容,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也降低了。所以,这带来的变化是数量级上的。现在正在发生的情况也是如此。如果你认同“智能本质上是计算的对数”这一观点,那就意味着计算需求会不断增长,而我们必须尽可能高效地利用计算资源,才能持续创造智能。除了基础设施层面,这种趋势还体现在哪些方面?我刚刚提到过基础设施、数据层和应用服务器正在逐步成型。这些都是传统的基础设施类别,它们会继续存在,但规模会扩大一到两个数量级。实际上,我们还在追踪一个数据:每一块GPU都需要相应的存储和计算资源支持,这一比例的增长对于基础设施而言也是呈指数级的。
 
  再看到应用层,SaaS应用本身现在确实在界面中融入了智能代理和聊天功能,而且还在开发自主代理。代理有点像应用程序,比如数据库应用程序,但它们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用户交互过程中。我觉得GitHub Copilot程序员人工智能助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,它从一开始只是集成在IDE(集成开发环境)中的代码补全工具,之后我们为它添加了聊天界面,接着又加入了代理模式,现在已经有了自主代理,能够完全异步运行。所以,这四种功能如今都是GitHub的一部分。
 
  顺带一提,其他所有涉及编码的工具也都在越来越多地借鉴GitHub的功能。所以,说到GitHub的商业化,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GitHub企业版来实现盈利,另一方面也可以针对GitHub Copilot以及它的各种功能形态来探索变现方式。微软365和Dynamics 365的情况也是完全一样的。
 
  因此,我们必须放开思路,拓展数据层、业务逻辑层和用户界面层的功能,只要做到这一点,用户使用率就会上升,而这一点在业绩数据中也有所体现。
 
  艾米·胡德:如果想了解各层级相关的所有情况,我们会发现,在这一转型过程中,商业化变现的模式也十分相似:有按用户收费的逻辑,也有分等级的按用户收费模式,这些等级有时与使用量相关,有时则是纯粹的按使用量计费模式。我觉得随着人工智能模型能力的提升,这些模式会继续融合。企业团队最终会找到调控使用量的方法,为特定任务匹配最适合的模型。所以,这种多种模式的融合在未来会持续下去。
 
  瑞银(37.93, -0.07, -0.18%)分析师Karl Keirstead:这已经是公司连续第二个季度Azure实现了相当显著的增长,似乎这一成绩源于本地部署向Azure迁移活动的加速。我想请问管理层,结合你们与客户的交流,有没有两三个具体的推动因素在驱动这种迁移?以及你认为这一趋势的持续性如何?
 
  萨提亚·纳德拉:主要有三个因素在起作用。首先是迁移活动。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我在发言中提到的雀巢(87.65, 0.00, 0.00%)公司的SAP(290.5, 2.96, 1.03%)系统(企业管理和优化)迁移,他们将大量相关数据连同多台服务器一起迁移到了Azure,这算是一个典型案例。无论是VMware(数据中心虚拟化解决方案)迁移、SAP系统迁移,还是我们自身服务器的迁移,目前进展都很顺利,但实际上,这一进程还远未结束,乐观估计可能才刚到中途。
 
  其次,云原生应用正在不断扩展,这里先不考虑所有人工智能相关的内容,单是那些传统的云原生企业,比如电子商务公司,其规模正在大幅扩张,其中一些客户以前并未使用Azure,但现在越来越多地选择了我们。他们最初可能是为了AI而来,但留下来的原因远不止AI。在我看来,这也是推动Azure整体业绩增长的一个因素。当然,还有新的AI工作负载。这三个因素在某种程度上相互促进,共同推动着我们的增长。
 
  杰弗瑞分析师Brent Thill:这个季度有没有什么事让管理层格外注意到,或者感到意外的?那些公司本来没预料到,却实实在在发生了的事?因为我觉得这次业绩增长的幅度,确实让不少人感到震惊。
 
  萨提亚·纳德拉:我其实不觉得有什么事真的让我们感到意外。我们在开发这些人工智能应用的过程中,以及从整体来看,发现平台的功能已不再局限于“这里有个模型、这里有个API,你调用一下就行”这种程度了,要知道,即便在一年前,这种模式或许都还算是最先进的。而现在,一种极具创新的应用模式正在兴起,这甚至需要我们对整个应用技术栈进行大幅重新思考。就拿存储层来说,其复杂程度已然提升——你需要通过预处理构建多大规模的索引,才能让你的上下文建构,变得更出色、质量更高,这些都是需要考量的。
 
  我认为这一切都在逐步形成。所以,像Azure Search(AI驱动的信息检索平台)、Fabric(适合企业使用的端到端分析平台)和Cosmos DB(全球分布式多模型数据库服务)这类产品,我发现它们周边的各种框架正变得愈发强大,足以支撑开发复杂的应用。让我感到欣喜的是,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外部,大家的学习曲线都在上升,技术栈的普及速度以及应用开发的推进速度都快了很多。要知道,想当年关系型数据库刚出现时,人们是花了好长时间才搭建出ERP(企业资源计划)系统,但如今,依托不断提升的成熟度,我们能以极快的速度开发出相当复杂的应用。